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面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只有完整地而不是片面地理解这五大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出实招、破难题,变中求新、新中求进,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河南的发展才能进入新境界。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规律、深化理解执政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五大发展理念互相依托、互相支持、环环相扣,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是顺应时代的理论创新,具有高度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可操作性。
创新激发活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国现在正处于传统的发展动力向新的发展动力转换的阶段、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确保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能否做到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人民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用协调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就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正确处理发展中的扶贫、民生等重大问题,形成平衡发展局面。
绿色发展理念从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角度,重点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放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放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联系互动,向全球供给公共产品,深度参与全球经济运行,从而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构筑范围更大的利益共同体,让我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实现更好的互动。
共享发展体现的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服务宗旨。我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不断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才能使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而真正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
新常态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迫切需要改变发展理念,从增强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提升供给质量效率等新的维度来思考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引领实践。
二、五大发展理念对河南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直指目前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症结,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在我省同样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着力破解矛盾,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顺利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我省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作为资源大省,重工业、高耗能产业集中,带来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我省的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约为1.2%,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的整体创新水平不高,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不高,大路货较多,造成了过去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和优势不断削弱,转型带来的阵痛有所加剧。除此之外,我省在文化、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也不到位。面对这种局面,必须通过创新发展,深度释放科技创新潜力,依靠创新驱动,有效破解环境污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抓住发展的主动权,用好当下的战略机遇,在竞争和发展中赢得先机。
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欠平衡、缺协调、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在我省,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例如传统农业区黄淮4市的人均GDP就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另外,还存在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较重等问题。注重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到薄弱点,弥补“短板”,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寻找发展动力,最终实现协调均衡发展,这也是我省实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长时间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体现。例如,高雾霾指数出现日益频繁,影响面积较大,地表水的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存在隐患。粗放式的工业生产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土地污染恶化。城镇中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够及时,导致堆存量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这也是制约我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省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仍不够高,表现在:利用开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发展等方面还不强,融入“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步子还不够大,高端人才匮乏等。
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我省目前还存在着分配不公、贫富收入差距较大、城镇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的问题亟待解决。我省还有576万贫困人口、53个贫困县,贫困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的近一半,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难度大,2019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还很艰巨。此外,我省在社会民生事业、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
三、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实践中要大力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全力助推经济社会科学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确保我省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引技引智力度,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我省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有效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有机衔接,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分享经济,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坚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通过加强薄弱领域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构建“一区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统筹城乡资源,以中心城市群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实现区域协调、集群一体、互补共进式发展。推动中原城市群建设,逐步实现农村进城人口市民化,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延伸至农村,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长效投入机制,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在实践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筑立安全牢固的生存发展边界;科学布局城市、农业和生态结构,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搭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节能、节水、排污、排碳等方面建立科学指标考核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及修复工程,引导开展多种土地绿化活动,健全天然林保护制度。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以大枢纽建设带动大产业发展,打造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坚持开放招商,同时提升对内、对外双重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利用国内外资源的效率,增强招商实效,优化开放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区域互动合作平台,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弯道超车。
抓民生补“短板”,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以实施重点民生实事为抓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重点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促进就业创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调动各类资源,壮大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全民参保。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就有了坚强保证,我省就一定能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作者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