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世界经验来看,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无疑是破解优质医疗资源缺乏、推进建立合理医疗秩序的关键。我国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分级诊疗,正是应对国内总体医疗资源缺乏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制度革新。制度的设计,重在以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为核心,撬动高、中、低多层级医疗资源的合理衔接,确保百姓能够顺畅、连续地享受最佳的医疗服务。作为人口大省、发展中大省的河南,优质医疗资源尤其缺乏。河南省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中的龙头单位,充分结合自己的核心定位,以互联网工具与思维为引导,全方位联通省、市、县乃至乡村、城市社区多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推动群众享受连续性的优质服务作出了示范。
专家远程会诊
以省医三级医院为龙头、以市级医院为区域中心、以县级医院为基础纽带、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预防教育网底……一年多来,河南省人民医院着力建构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将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同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多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渠道更加畅通无阻。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布局
2015年12月30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和巩义市人民医院签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协议,包括固定日期、固定项目的20项实质性合作,全部指向对基层医院的帮扶。
这仅仅是河南省人民医院推进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的开篇之作。1年不到,该院已与全省17家省辖市级医院、108个县(区)的111家县级医院签署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该院110名病区主任被协作医院聘为首席学科专家、名誉院长或副院长,149个科室与该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签署重点专科合作协议。
如何实现合作的落地生根?河南省人民医院为推进这项工作,将大大小小的医院如地图般标注,推行了责任分明的“首席专家+联络员对接服务”的地图式责任管理。院领导按地市分片包干负责,临床专家作为联络专家、首席学科专家或名誉院长、副院长,推进联络员地图式定位管理,形成“院领导包片+首席学科专家负责+联络员协调”工作机制,同时探索并推广“三固定”工作模式,即固定医院、固定时间、固定专业,持续有效落实对体系内基层医院的服务举措。比如,该院被各协作医院聘为首席学科专家等的110名病区主任,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帮扶活动。
联智慧分级诊疗网络得以上下贯通,最大的奥秘在于“互联智慧”。河南省人民医院始终将信息平台的搭建作为基础。在该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下设远程会诊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质量控制中心、综合调度服务中心、学科联合中心等5个分中心。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内,可以实现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HIS、LIS、PACS、EMR、病理、心电、手术、麻醉、急救、重症监护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借助微信及终端,实现网站、手机APP、微信三位一体和医院、医护人员、患者三方联动的沟通。
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壮起来
去年7月27日,在少林寺的故乡登封市,一位59岁的患者吕先生突发大脑动脉急性闭塞,就近到当地的登封市人民医院后,10分钟内其闭塞的血管就被打通。整个抢救过程,受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系统帮扶和远程指导,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得以发挥关键作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时,帮扶措施细致到20项,具体包括:专家坐诊日、专家手术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专家健康讲座日、专家教学培训日、省医患者向下转诊日、专家远程查房日、专家质控管理日、专家对重点专科建设签约服务日、专家到基层医院患者随访日、专家合理用药指导日、专家重症患者24小时救治会诊服务、省医就近区域延伸病区服务、图书馆基层医院全天候开放服务、培训和模拟中心基层医院全天候开放服务、远程影像全天候诊断服务、远程心电图全天候诊断服务、远程超声全天候诊断服务、远程病理全天候诊断服务、全天候各类预约检查服务、专家健康管理服务。
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帮扶框架内,不仅有固定医院、时间和专业的现场帮扶,借助信息化技术,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还可以远程查房、远程进行重症病例的监控等。比如,该院经常进行的多学科会诊(MDT),目前已经可以面向全省协作医院“同步直播”。这也意味着,汇集该院乃至国内外顶尖专家的会诊意见,基层医务人员也能看到。经过同步的案例观摩,基层医务人员对复杂疑难疾病的判断能力迅速提高。该院还开展了系统的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和健康讲座,仅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就进行适宜技术推广和典型病例分析直播授课202场,涉及临床、医技、护理和医院管理等各专业,累计听课人数9771人。
数据显示:2016年3月-12月1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共开展远程会诊3020例,远程心电10922例,远程病理6909例,远程影像89例。截至12月1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对111家县级协作医院累计义诊患者29851人次,查房26747人次,疑难病会诊7343人次,示范手术1036台,教学培训1805场,1.5万余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及5万余名患者及家属受益。
院长顾建钦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开展协作帮扶服务,不仅大大降低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成本,而且明显提升了基层协作医院的医疗技术能力。特别是远程病理诊断增幅之大、增速之快在全国领先,24小时正确及时的病理诊断给基层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广泛点赞。”
空地纵横网络撬动双向转诊
去年2月29日,身在巩义的患者突然发病、万分紧急。然而仅仅用了十几分钟,该患者就被转运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通过航空救援抢救的首位患者。
为了建立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快速、高效的“空地一体化”救援服务体系,河南省人民医院与广东白云通用航空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以郑州为基地,在安阳、商丘、洛阳、驻马店等地建设5个基地,覆盖全省域东、西、南、北、中150多个位点。目前,航空救援已累计飞行190架次近66小时,转运9例患者,完成野外救援1次。
与此同时,河南省人民医院还以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为依托,建立双向转诊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例双向转诊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截至目前,累计有4037例康复期患者下转基层医院进行后期恢复性治疗。
顾建钦表示,医院将进一步改革创新,发挥三级综合医院的龙头作用,以信息化为载体,以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为特色,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覆盖广泛、资源共享、互联智慧、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
(编辑: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