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河南经济观察网讯 8月2日,由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中国先秦史学会夏禹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河南省历史学会2016年年会暨大禹文化研讨会”在登封市禅武大酒店隆重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出席欢迎晚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一明、院长张占仓、副院长袁凯声,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张倩红,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登封市政协主席孟永瑞、登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国强等相关领导及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常有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秀奇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06篇。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史学界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主持,登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国强、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青山、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常有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一明、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张倩红先后致词和讲话。
会议现场。
大会按惯例进行了分组讨论,本次年会分大禹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一)、中国古代史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研究四组讨论。专家学者围绕大禹治水与大禹故里、习总书记“5.17”讲话与历史研究、河南历史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及甲骨文研究、宋文化研究、世界史热点问题等展开热烈深入的研讨交流。
伴随会议举行的活动,在大禹像前表演。
伴随会议举行的活动,在大禹像前祭拜。
伴随会议举行的活动。
大禹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大禹故里、大禹治水及大禹文化影响等问题,专家学者认为大禹故里在登封,“禹都阳城”与“禹居阳城”在登封,大禹治水促进了中国文明进程,大禹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深远。大禹文化研究与河南省历史学会年会相结合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有助于登封市大禹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文化品牌打造,也是河南省历史学会年会与河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深化河南历史学研究的一个办会方向。
中国古代史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含清代及其以前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诸多方面,主要有丝绸之路的源头、甲骨文的释读,汉代的少数民族政策得失,汉代的政权斗争问题,唐代世家大族问题,唐代汴宋地区漕运系统的构架、宋代的地方政权建设、考试制度以及环境问题,明代谣谚与政府应对、明清时期的水患和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
近现代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探讨的热点。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刻的内涵,源自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历史学在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地位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另外,还涉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区域模式问题,中原民俗文化当代价值问题,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等等。
世界史研究涉及到英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古运动、对中古早期英格兰的刻尔阶层、犹太复国运动、犹太人贸易活动、奥巴马对台新政策等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
4日上午,大会还将进行大会发言,并进行河南省历史学会2016年换届会等多项工作。
►►相关链接
【大禹治水】
郑州黄河景区大禹像。资料图片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到过华夏大地许多地方,我国多地有大禹雕像,每个雕塑都在向炎黄子孙诉说一段上古故事。
河南禹州大禹像 资料图片
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东岸大禹像。 资料图片
四川汶川大禹像。资料图片
安徽蚌埠涂山大禹像。资料图片
浙江绍兴石帆山大禹像。 资料图片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文献记载】
◎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现出大禹在治水中艰苦卓绝的作风,在外治水期间,无暇顾及家庭,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编辑:毋海峰)